首页 / 建材数据 / 正文
北京的建材市场还能再像奥运以前那样吗?

Time:2024年08月31日 Read:51 评论:0 作者:访客

能呀,现在就不错,建材的价格基本没下降,现在各大工地都在准备开工,前景是很好的

哪些行业增长速度下滑较快

中国经济未来存在3个增长点,按照有可能爆发的顺序列举如下。

民生性、公共消费型基础建设投资

包括高铁、地铁、城市基础建设、防灾抗灾能力、农村的垃圾和水处理、空气质量的改善、公共保障性住房的建设等。

这种公共消费型投资不同于一般的固定资产投资,它们并不形成新的生产能力,不带来产能的过剩。更重要的是,这种公共消费型投资并不完全是提供公共产品,比如说高铁和地铁仍然是谁使用谁受益,具有相当的排他性,并不是全体百姓同时受益。公共消费品需要大量的前期性投资,从社会福利的角度看,尽管商业回报可能比较低,但一旦形成服务能力,可以逐步形成社会福利回报。

这类投资是当前中国百姓最需要的,最能够直接提升百姓未来幸福感。中国的国民,尤其是城市居民,与发达国家国民的生活质量差距,已经不再是电冰箱的拥有量、手机的普及度和质量,乃至于汽车的拥有量和品质,而在于空气质量、交通拥挤程度、公共交通普及度和质量,以及自然灾害来临之时的应对能力。就目前情况而言,中国的固定资产投资中约有25%用于此类投资,这一比重未来还有提升的空间。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投资不仅不会加重产能过剩的问题,反而有助于化解这一难题。

已有生产能力的绿化和升级

中国的制造业从生产能力和产出量上讲已经在全球名列前茅,但是各种生产设备往往是高污染、高能耗,把这样的产能升级为现代化、有效率的产能,需要投资,这个投资的过程将长期拉动中国的经济增长。

根据笔者不完全测算,仅五大耗能行业——有色金属、钢铁、电力、化工、建材,更新一遍高污染、高能耗的产能,就需要10年时间,其每年将拉动GDP增长1%。由此带来的低污染和低能耗将令国人长期受益。

居民消费

中国居民消费每年占GDP的比重在不断上升,目前已经上升到45%左右,但是居民消费真正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增长点,其比重超过GDP的50%,还需要4~5年的时间。

创新融资渠道

中国最有可能在短期内引爆,并且可以长期依赖的最大增长点就是公共消费型投资。

为了释放中国经济的增长点,最重要的就是找到一条长期稳定、高效的融资渠道。当前地方政府投资主要的资金来源,是银行贷款及信托产品,公开发债占比很低。

依赖银行贷款进行长期投资的弊端很多。第一是期限错配,以3年或3年以下的银行贷款支持10年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往往使得地方政府需要不断向银行再融资,而每一轮再融资无论对银行还是政府都有风险。

第二是地方政府面对短期还债的压力,因而过分依赖土地开发,这就像一个紧箍咒,不断逼着地方政府拍卖土地,同时又担心地价下降,导致许多地方政府不能够按照应有的长期规划来进行土地开发。

第三就是由于大量的固定资产投资依赖银行贷款,而这些投资具有政府背景,在资金来源上具有优先级,在相当程度上挤压了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中小企业往往不得不以很高的利率为代价融资,这就拉高了整个民营经济的贷款利率。

中国的国民储蓄率高达50%,但贷款利率普遍在6%以上;而美国的国民储蓄率为15%左右,其贷款利率却普遍在3%~4%的水平。我们必须进行机制创新,通过创新为长期固定资产投资打开融资渠道。允许宏观杠杆率有所提高,当前中国的杠杆率,即贷款余额加债务余额占GDP的比重约为190%。

国际上很多人认为这个比重太高,但必须注意,中国的国民储蓄率是50%,用这些储蓄去支持占GDP约190%的债务没有任何问题,这些债务的年利息顶多是GDP的19%。美国经济的杠杆率是250%,但是美国的储蓄率只有15%左右,更何况,美国还是一个以股权等直接融资市场为主的经济体。

中国经济的杠杆率按照比较保守的计算应该提升至300%。其中的关键是调整债务结构,本质上讲,需要把部分公共消费性基础设施投资由银行贷款转变为低利率的政府性贷款,或由政府担保的借款,由此释放银行贷款潜力,让其更多地为企业服务。

具体说来,首先应逐年增加国债的发行量,使国债占GDP的比例从当前的15%提升到50%。可以用净增发的国债收入建立专门的国家民生建设投资开发公司,类似于国家开发银行,但其功能更加单纯,就是专门评估地方政府的长期固定资产投资资金的使用情况。中国2014年可以增加9000亿元的国债规模,2015年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再增加3000亿元,即1.2万亿元,以此类推,中国经济未来5年能够形成一个7万亿元以上的不断滚动的投资基金,用于长期支持民生性项目的投资建设。

标签: 下滑  哪些  速度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排行榜
关于我们
中沃建材网是为大家提供一个拓宽进货渠道寻找质优价廉的建材平台。从事建筑行业采购二十余年,跟大家分享下经验和心得。
联系我们
11694635119@qq.com
业务合作
http://zongwoo.com/
走进中沃建材
http://zongwoo.com/
扫码关注
本站部分文字及图片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处理。赣ICP备2021002328号